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理性看待科研成果转化

2023-08-10 10:33:44来源:东方资讯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赵登银

近日,关于“高校花1.31亿元科研经费0成果”的话题引发热议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1.31亿元的科研经费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巨额投入,862个项目也说明科研规模不小,但如此重磅投入,成果转化却为0,难免引人质疑。

有专业的网友认为,这些经费总额看似很多,但实则平均到每个项目上仅约为15万元,科研转化具有周期长、见效慢、难度大的特征,不宜过度苛责。

但高校普遍科研成果转化低却是个不争事实,尤需直面。一是高校存在重理论研究、轻实践效应的倾向。很多高校科研考核评价仍是以论文为中心,缺乏对实践效应的考评标准,造成与社会、与企业供需脱节。二是存在重规模、轻质量的倾向。很多高校重视科研项目数量的“堆高”,乐于上一些短平快的项目,对投入时间长、见效慢的项目不重视。而到真正实施时,才发现短平快项目由于缺乏基础性研究的支撑也很难完成。三是存在重立项轻研究的倾向。很多高校重视课题的申报和立项,对后续的研究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评,导致很多项目实际成果与立项目标相距甚远。

提升高校科研投入的成果转化,是一项长期工程,需要久久为功。第一,要正确看待成果转化的数量,正视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在成果转化表现上的差别。要在重视科硕成果转化数量的同时,引导重视质量。第二,在立项申报和科学经费的支出中,既要抓全面、抓整体,又要抓重点、抓关键,要多一些“问题导向”,少一些“平均用力”。第三,高校要健全完善成果考核评估机制,破除“五唯”,要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、贡献、影响,增加成果实际效益的考评比重。第四,高校应推动产学研融合,加强与市场的互动,按照企业要求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应用性科研成果转化。第五,失败是成功之母,科技创新离不开社会的包容、容错,要给科研人员足够的耐心,为他们提供自由创新的舞台,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